零碳冬奧會,我們應該關注這些“碳”熱點——“碳”系列文章①

文:上海君倫律師事務所

 

隨著2022北京冬奧會大幕的拉開,“雙奧之城”“冰墩墩”“和平鴿”“奧運首金”“中國女足”成了熱點,除了這些在冬奧會中出鏡的亮點和高光時刻,冬奧會的另一亮點也不容小覷——“零碳”

2022年1月28日北京冬奧組委發佈《北京冬奧會低碳管理報告(賽前)》,經綜合測算,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產生的碳排放量將全部實現中和。

為了實現“碳中和”,北京冬奧會在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等方面採取措施以盡可能降低冬奧會所產生的碳排放,開幕式上,大陸首創的不點火的“奧運會點火儀式”也是降低碳排放的舉措之一

WeChat 圖片 20220217170855

圖片來源: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網站

 

 

一、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逐步回落。“碳達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誌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

WeChat 圖片 20220217170902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

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碳達峰”是“碳中和”的前提,“碳達峰”是一個過程,碳排放首先進入平臺期並在一定範圍內波動,之後進入平穩下降的階段,最終實現“零排放”的狀態,即“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對外宣佈: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近兩年來,多家央企相繼制定雙碳目標和計畫、行動方案,多數省份(包括自治區、直轄市)將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作為未來五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上海更是明確在2025年前實現“碳達峰”。

邁入虎年,“碳達峰”目標更近一步,但並非所有企業都做好了迎接“雙碳”挑戰的準備,對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也相對陌生。

 

二、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習總書記曾在2020年氣候雄心峰會上宣佈“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積蓄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筆者將上述實現“雙碳”目標的措施,分為兩個方向:控制碳排放、增加碳吸收。森林積蓄量的提升是增加碳吸收,而控制碳排放則挑戰更大,需要更多維度的措施、多主體的參與。

按照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標準,我們列出2030年的碳排放量的計算公式:

WeChat 圖片 20220217170912

2005年的碳排放總量約70億噸,據合理假設GDP的增速,2030年的碳排放量需低於107億噸,而截止2020年的碳排放量約103億噸。可見,碳排放的增長空間已經很小。

因此,通過能源結構改革從根本上減少排放,是實現控制新增排放、減少排放量的重要舉措,這其中包括了: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加快煤炭減量步伐,大力發展新能源,強化創新能力、推進綠色低碳科技革命。

全國碳市場也是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政策性工具。對於無法減少的排放,嚴格分配碳排放配額,通過碳排放履約要求控制排放量。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成交均價42.85元/噸,全國碳市場履約完成率為99.5%,首個履約週期順利收官。目前全國碳市場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重點排放行業,考慮到發電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且管理制度相對健全,資料基礎較好,首批交易主體僅納入了電力行業。隨著基本框架的建立、首個履約週期的順利收官,碳市場不斷成熟,更多行業有望被納入碳市場交易範圍中,被納入碳市場的單位將依據持有的“配額”精准排放。

此外,“雙碳”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為有序、穩步的實現“碳達峰”,各地還有待進一步制定、出臺方案、規則,為開展控排減排工作提供支援。

 

三、“雙碳”之於你我的挑戰和機遇

在美國碳排放量占世界總量的比重為14.5%,歐盟的比重為9.7%時,中國的比重高達28.8%。發達國家在煤炭比重更低的情況下實現碳中和,而大陸要在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下實現碳中和,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是某個地區、某類行業的事,需要每個企業、每位元個人的努力。

對於企業,“雙碳”目標下,高耗能高排放的企業必然首當其衝,生產力低下的企業面臨加速淘汰,頭部企業生產機制、原材料、供應鏈改革迫在眉睫,其他類企業的碳排放也將面臨管控。

與此同時,企業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碳排放權、碳金融產品等交易市場將更加成熟與活躍,企業的融資管道也將進一步豐富;

主動佈局新興能源領域、實現提供產品和服務低碳化的企業,將在新型能源領域中率先搶佔市場份額;

以風、光、電力等清潔能源產品製造為主的生產型企業將獲得進一步發展空間;

圍繞風光發電設備、清潔能源、能源大資料、碳減排、碳核算等領域的技術、服務將獲得更多的資本關注。

對於個人,“雙碳”目標同樣會影響、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出行方面,除了能源車等交通工具的轉型,城市規劃、區域協同等規劃可能也會因此大有轉變,例如改變原本園區與居住區域相距較遠的規劃,減少出行環節的碳排放;居住區域與自然更多的融合,讓無限風光發揮效能實現淨零碳更有條件等等。對於生活消費,作為一種碳金融的創新模式,碳普惠將個人的低碳行為轉換為了經濟價值,帶動社會碳減排,碳普惠的應用場景定將更加廣泛。相應的,碳普惠也將催生企業經營的改革與創新。

零碳冬奧會,只是碳中和的開始,更多的“碳中和”有待我們共同參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