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君倫律師事務所
一、引言
動動手指、眼睛就可以“操控一切”,這種頗具科幻感、未來感的對話模式,令許多人感歎“未來已來”,而能讓這一切成為現實的,便是最近爆火的“空間計算”技術。
近年來,隨著3D空間人機交互技術的不斷發展,空間計算逐漸為人所知——從虛擬引擎到VR、AR等硬體,數位時代的人類對虛擬與現實空間的結合具有濃厚興趣與探索欲望。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6月5日下午1點,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推出“Vision Pro”頭顯設備。相比於發展較為成熟的VR眼鏡,“Vision Pro”的亮點在於其融合了AR(Augmented Reality)技術:使用者可以通過調節眼鏡上方的旋鈕進入AR模式,在這一模式中,通過將Apple Watch的作業系統邏輯應用於該產品,並引入蘋果獨有的“空間計算”技術,使用者將在眼鏡中看到現實世界的空間中出現了浮空的各種虛擬操作介面。而利用眼鏡內部裝備的多個感測器,Vision Pro可以靈敏地捕捉使用者臉部和手部的動作,讓使用者無需通過手柄或其他交互設備,僅需通過眼神、手勢和聲音等就可以便捷地操作虛擬介面,極具科幻感。
空間計算是元宇宙的基礎技術之一,其涉及3D引擎、VR/AR/MR、語音與手勢識別、空間映射、數位孿生等技術,具有多元應用場景:遊戲、音樂會、藝術畫廊、景區、KTV等多種文娛形式;以及更多元宇宙虛擬社交場景,為人類社交生活提供豐富多樣且可共用的社交情境;服務於數位孿生城市、交通運輸、供水排水提升、氣象預報等城市管理工作;助力在零售、地產、金融等更多商業場景中實現元宇宙行銷、虛擬IP等新業態。
然而,空間計算的應用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合規風險,本文即對空間計算在合規層面的法律風險進行分析,並給出相應建議。
02、空間計算技術應用中的個人隱私和資料保護問題
(一)個人隱私和資料保護風險
空間計算技術通常需要大量資料來支援其功能和應用。例如,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等應用需要收集使用者的位置、動作、聲音等資訊。這些資料可能包含個人身份、位置資訊、生物特徵等敏感資訊。根據目前的技術水準,以“Vision Pro”為代表的VR產品既可收集使用者虹膜、指紋、身高、體型、聲紋等外部生物特徵,也可通過監聽使用者心跳頻率、跟蹤肌肉反應等獲取使用者生理資訊。由於每個人具有獨特的生物特徵,上述資訊難以匿名化處理,屬於中國大陸《個人資訊保護法》所保護的敏感個人資訊。
如果這些資料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和保護,可能導致敏感個人資訊、甚至個人隱私洩露和資料濫用的風險.例如遊戲公司可能通過使用者所使用的VR設備收集使用者身體指標資料,並將該資料洩露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再根據該資料所反映的使用者健康狀況評估是否為使用者提供保險服務,把控商業損益。
中國大陸政府高度重視從科技倫理層面對行業進行更細緻的規範。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指出,科技活動應尊重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保障科技活動參與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在空間計算技術的應用中,依然存在著生物識別資訊的收集與處理問題。對於這一問題,確保使用者隱私和資料安全是至關重要的。空間計算設備的佩戴性、互動性特徵意味著其資訊收集和處理集中於生物識別資訊,不恰當處理該類資訊將導致隱私侵害乃至社會問題。
01 資料收集和存儲
空間計算技術通常需要收集大量資料以支援其功能應用。例如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等應用需要收集使用者的位置、動作、聲音等資訊;還可能包含個人身份、位置資訊、生物特徵等敏感資訊。這些資料在收集、存儲環節若未得到適當的處理和保護,可能導致個人隱私洩露和資料濫用的風險。例如,上海一政務資訊系統技術服務公司在開展資料處理活動中未能有效履行資料安全和個人資訊保護義務,沒有建立全流程資料安全管理制度並採取技術防護措施保障資料安全和公民個人資訊安全,成為境外不法分子竊取政務資料的“供應鏈”入口,導致去年7月大量公民資料洩露並被境外駭客論壇兜售。日前,上海市網信辦已協調有關部門要求該公司立即下線政府網站頁面、關閉相關雲服務埠、配合開展網路資產清查,並對該公司作出行政處罰。[1]
02 資料傳輸和共用
在空間計算的應用場景中,資料通常需要在使用者設備、雲端伺服器和其他設備之間進行傳輸和共用。在資料傳輸和共用過程中,存在被竊聽、篡改或未經授權訪問的風險。特別是在跨境資料傳輸的情況下,涉及不同國家的資料保護法律和規定,可能進一步增加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挑戰。
03 用戶身份和行為跟蹤
空間計算技術可以通過感測器、攝像頭等設備對使用者進行身份和行為跟蹤。這些技術可以用於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體驗,但也可能侵犯用戶的隱私。例如,當用戶在虛擬實境環境中進行活動時,他們的行為和動作可能被記錄和分析,從而揭示他們的偏好、習慣等個人資訊。
04 協力廠商資料訪問和合作
在一些空間計算應用中,可能涉及協力廠商資料訪問和合作。例如,虛擬實境遊戲可能與社交媒體平臺集成,將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和社交網路資料連接起來。在此過程中,需要確保協力廠商合作夥伴符合適用的隱私和資料保護法律,並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來保護使用者資料的安全和隱私。
(二)應對個人隱私和資料保護風險的建議
01 合規性評估
在開發和使用空間計算技術之前,進行全面的合規性評估,確保符合適用的隱私和資料保護法律法規,包括中國大陸的《個人資訊保護法》等,並遵循相關的最佳實踐和指南。
02 透明度和知情同意
向使用者清晰、透明地說明資料收集和使用的目的、範圍和方式,並獲得他們的知情同意。使用者應該知道他們的資料將如何被使用,以及他們可以行使的控制權。
03 匿名化和脫敏處理
在收集和存儲使用者資料時,採取適當的匿名化和脫敏技術,以減少個人身份的洩露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處理敏感資訊的必要性,並確保資料的安全存儲和傳輸。
04 數據安全措施
採取必要的技術和組織措施來保護使用者資料的安全性,包括加密、存取控制、安全審計等措施。定期進行安全性漏洞掃描和風險評估,及時修復和改進安全措施。
03、空間計算技術應用中存在的智慧財產權問題
(一)專利、版權、商標風險
空間計算技術涉及到虛擬引擎、數位孿生等多個技術領域,關係到專利、版權和商標等不同形式的智慧財產權。在開發和使用空間計算技術時,需要遵守相關法律的規定,尊重他人智慧財產權,避免侵權行為。
01、專利侵權風險
空間計算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可能依賴於某些專利技術,如果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了他人的專利技術,可能導致專利侵權風險。因此,在開發和使用空間計算技術時,需要進行充分的專利調研,確保不侵犯他人的專利權。
02、版權問題
在空間計算技術中,涉及到軟體、演算法、圖形和音視頻等多種創作作品,這些作品受版權保護。如果在開發和使用過程中未經授權使用他人的版權作品,可能引發版權侵權糾紛。因此,需要遵守版權法律,尊重他人的版權,或者獲取適當的授權和許可。
03、商標爭議
空間計算技術及其應用中使用的商標可能涉及商標侵權風險。如果在市場推廣和使用過程中使用與他人商標相似或相同的商標,可能引發商標爭議。因此,在選擇和使用商標時,需要進行充分的商標搜索和調研,確保不侵犯他人的商標權。
(二)
應對智慧財產權風險的建議
01 事前調研
在開發和使用空間計算技術之前,進行充分的專利調研、版權搜索和商標搜索,確保不侵犯他人的智慧財產權。與專業知識產權律師合作,評估技術的專利可行性和風險。
02 取得許可和授權
獲取必要的許可和授權,確保使用他人的專利、版權和商標符合法律要求。與相關權利人進行合作,達成合理的授權合約或授權協議。
03 及時申請專利、版權登記
加強內部創新能力,通過研發自己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減少對他人智慧財產權的依賴。同時,採取適當的措施來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包括申請專利、注冊商標和版權等。建立適當的智慧財產權管理機制,包括記錄、維護和更新智慧財產權資產清單。及時跟蹤和管理智慧財產權的有效期限、續展、許可授權等事務,確保智慧財產權的權益得到保護並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結 語
空間計算技術作為元宇宙構建的基礎技術之一,在資訊化時代具有廣闊的發展和應用前景。在推動其發展的同時,必須重視資料合規問題,特別是生物識別資訊的收集與處理。通過合規團隊的設立、法律法規的遵守、行業自律的推動以及用戶教育的加強,我們可以確保空間計算技術的健康發展,並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戶的隱私和權益。
行業內各市場主體應通過行業自律組織的建立、制定行業標準和最佳實踐、加強合作與監管等方式共同推動空間計算技術的合規發展。同時保障用戶教育和知情權,作為被採集資料提供者注重自身權益意識的提高將為全社會資料安全治理優化奠定共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