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數據經濟前沿:數據資產“入錶”的確權和合規問題

去年8月份,財政部發佈《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1]數據資產入錶業務成為了合規圈最熱門的“新寵”之一。
640 14
圖/數據資產入錶相關法規、政策動態
本文將結合市場案例和政策動態,淺談實踐中數據資產入錶面臨的法律問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官網
http://kjs.mof.gov.cn/zhengcejiedu/202308/t20230821_3903359.htm
一、市場觀察:近期的數據資產入錶項目
根據我們的項目經驗和觀察,數據資產入錶儼然已形成巨大的藍海市場。 首先,數據資產入錶在資本市場上的反響熱烈。 共有23家上市公司在一季度財報中小試牛刀,將“數據資產”列入“無形資產”或者“存貨”。 [2]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23家上市公司中,將“數據資產”列入“存貨”的上市公司後續都做了變更,部分變更為“無形資產”。 [3]背後原因可能是,“數據資產”列入“無形資產”意味著可以多次銷售,但“數據資產”列入“存貨”則會不斷减益。
這也啟示我們:數據資產入錶作為新興業務,如果沒有處理妥當,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數據資產入錶更需要委託專業的,綜合性强的協力廠商機构,規避負面風險。
[2]成都未來數位科技研究院:《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錶”全景圖》
https://mp.weixin.qq.com/s/CtXKlRZkK_pGJIauTUJrAQ
[3]證券日報:《多家上市公司更正數據資產“成績單”首批“入錶”規模降至1.04億元》
https://mp.weixin.qq.com/s/RUGsuu9hJMKlNPjhex-aMA
其次,由於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公共數據的挖掘利用,提升政務和公共服務水准,數據資產入錶尤其受到國央企、城投公司的青睞。
以最近成功入錶的數據資產項目“離岸易”為例,這也是廣州首例國企跨境數據資產入錶項目。 由於該數據產品綜合了19個國家和地區的報關數據、全球大部分集裝箱數據、海運提單數據,可能涉及數據出境評估等合規和確權難題。 但為了協助推進國家的《南沙計劃》,在政務和數據管理局、數據交易所等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构的指導下,“離岸易”取得廣州數據交易所頒發的的數據資產登記憑證,並作為“存貨”計入財務報表。 [4]
[4]廣州改革:《首例!廣州實現跨境數據資產入錶新突破》
https://mp.weixin.qq.com/s/mrKsngSj0uIFsqOA6Btdcg
此外,數據資產“入錶+融資”的模式也助力多家企業高效變現。 今年年初,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發佈的《“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優化金融服務”“依法合規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模式,發揮相關引導基金、產業基金作用,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向數據產業”。
640 2024 07 17T182145.792
由此,數據資產相關融資項目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 例如2024年6月5日,深圳某民營公司以其持有的數據知識產權成功向銀行融資1000萬元貸款,完成深圳首單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 [5]
除了常見的數據資產質押銀行貸款外,還有數據資產保險、數據信託、數據證券化產品、數據資產作價入股、乃至無擔保的授信貸款等多元資本化管道。 例如2024年3月,浙江省首筆“數據資產貸”在南湖區落地。 該金融產品評估數據資源證書和數據資產價值,為小微企業提供的授信額度最高可達3000萬。 [6]
[5]債券雜誌:《城投公司數據資產入錶指南及38個國資案例分析》
https://mp.weixin.qq.com/s/5U_KDDDder-FpsJOGTimkA
[6]證券日報:《多地數據資產質押融資“首單”相繼落地“入錶+融資”模式助力數據資產高效變現》
https://mp.weixin.qq.com/s/TEmFPGD_WtzExf5iN2qbQw
640 15
現時,數據資產的融資規模個別最高為2億元人民幣,融資規模普遍偏小。
儘管以數據資產開展的金融創新模式由來已久。 [7]但是,未入錶的數據資源和數據產品尚未充分挖掘其價值,金融機構對企業的融資審批也趨於保守。 而“入錶+融資”模式能讓企業憑藉數據資產撬動更多資金。
例如,去年5月份,溫州市大數據運營有限公司名下的數據產品“信貸數據寶”入錶列入“無形資產”。 今年3月份,“信貸數據寶”獲得了接近資產“入錶”價值4倍的信貸支持。 [8]
可見,數據資產入錶後,對企業信用評級、融資能力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
[7]南湖發佈:最高可獲3000萬元額度貸款! 全省首單“數據資產貸”落地
https://mp.weixin.qq.com/s/cDTNdS-DeI6yWS6O6WKHLQ
[8]早在2016年,貴陽銀行向貴州某上市公司發放全國第一筆數據資產質押貸款。 參見[3]
綜上所述,當前的市場趨勢是,不論國央企、上市公司,還是高科技民營企業都在積極回應國家政策號召,開展數據資產入錶業務。 其原因在於:數據資產入錶能够提升企業估值、增厚企業資產、拓寬融資管道,實打實地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不過,現時市場對於數據資產入錶項目仍處於探索階段。 那麼,數據資產入錶可能會面臨哪些法律問題呢?
二、案例分析:數據資產的確權與合規
數據資產入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確權合規、價值評估和財務入錶等多條線的協同工作。 其中,數據資源的確權和合規是能否數據資產入錶的根基。
640 16
如果數據資源或產品存在權屬爭議,或違反了《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這直接導致相關資料無法入錶資產化。
即使成功入錶,數據資產的權屬爭議和違規問題也會給企業帶來巨大隱患:對於財報需要公告的上市公司,這可能會觸發次級市場的不良響應,甚至引起證監部門、交易所的關注; 對於持有公共數據資產的國央企、城投公司,這可能會引發社會輿論的消極評估,乃至涉嫌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而對於以數據資產交易或融資為目的的企業,其也可能面臨與交易方或金融機構的違約糾紛。
下麵的兩個案例將具體展現數據資產可能面臨的權屬問題和合規問題。
案例一:數據產品侵犯協力廠商權益——某知名導航軟件商訴某知名金融資訊服務商案[9]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近期審理某知名導航軟件商與某知名金融資訊服務商的不正當競爭案。 原告聲稱,被告採用不正當手段抓取原告名下的數據產品“擁堵延時指數”。 “擁堵延時指數”是原告依託數位地圖收集的地圖、用戶出行和實时交通資訊等原始數據,通過特定算灋並經分析處理形成數據產品。
朝陽法院認為:“擁堵延時指數”數據能够使都市擁堵狀態及其趨勢得以精確、簡練、量化地表達,滿足各類交通參與主體瞭解、研究交通擁堵狀態的需求,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市場價值。 原告憑藉開發和運營“擁堵延時指數”數據為自身建立市場競爭優勢,並憑藉對外授權“擁堵延時指數”數據獲取經營利益,該等經營利益屬於競爭性權益,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 被告未經許可,利用變換IP地址和偽造瀏覽器標識等不正當手段抓取“擁堵延時指數”數據,並將抓取的資料存儲在被告名下的金融終端軟件中,以商業目的向付費用戶傳播,違背了數據領域中公認的商業道德和誠實信用原則,損害了原告公司的合法權益及消費者利益,破壞了數據領域中的市場競爭秩序,構成不正當競爭。
法院在綜合考慮“擁堵延時指數”數據的價值、被告公司侵權主觀故意、侵權情節嚴重等因素,同時結合涉案數據產品的對外授權許可費用,確定本案的賠償金額,最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共計1250萬元。
儘管該判决目前尚未生效,但已充分反映了,如果數據產品存在權屬爭議,其所面臨的法律風險何等嚴峻。 該案中,被告名下的金融數據產品在金融市場中也極具影響力。 囙此,即使數據資產完成入錶,仍有持續開展數據合規稽核的必要。
[9]楊光:《中國信息化周報》
https://mp.weixin.qq.com/s/K5u7dQ1l0Usn0yQLOzc2Gg
案例二:數據產品違反《個人信息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知網被罰款5000萬[10]
640 2024 07 17T182205.449
知網是一款家喻戶曉的學研數據產品。 然而,2023年9月,知網被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處以500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原因是違反了《個人信息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存在違反必要原則收集個人資訊、未經同意收集個人信息、未公開或未明示收集使用規則、未提供帳號註銷功能、在用戶註銷帳號後未及時删除用戶個人資訊等違法行為。
[10]威科先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知網(CNKI)依法作出網絡安全審查相關行政處罰》
https://law.wkinfo.com.cn/administrative-punishment/detail/MkUxMDA5NDkwNDc%3D?searchId=6d61702f066443d191b74f60a2d467b4&index=2&q=%E7%9F%A5%E7%BD%91&module=&childModule=all
綜上可見,隨著數位經濟發展,數據資產入錶如火如荼地進行,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對於數據產品的合規和確權要求愈發嚴格和規範,這也對數據資產入錶的合規、確權、評估、稽核等專業工作提出挑戰。
2024年是數據資產入錶的“元年”。 實踐中,數據資產入錶的確權和合規工作還很多操作細節需要進一步分清。 入錶業務背後,還涉及合規、稅務、金融、數據爭議解决等衍生業務。 可見,數據資產入錶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作,更需要綜合性專業團隊為其保駕護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